勞動關系教育應成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
觀點
●勞動教育事關治國理政、強國富民、立德樹人,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程度影響并決定著社會和諧穩定。在勞動教育中,應大力普及勞動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勞動科學素養,將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與勞動科學知識充分結合,引導學生學勞動之義、明勞動之理、悟勞動之美。
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建立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確立了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勞動者的主體性地位才能得到保證。正是由于堅持勞動者的主體地位,激發了眾多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把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
因此,要正確認識勞動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勞動教育事關治國理政、強國富民、立德樹人,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程度則影響并決定著社會和諧穩定,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是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內在基礎。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7月,教育部發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兩個文件對切實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勞動教育在思想理念上引領大中小學生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在勞動實踐中去化解困難,實現勞動創造。在現實職場中,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青年就業群體由于對勞動領域專業知識缺乏足夠了解,在面對工作中的困境和問題時束手無策,不能程序化、規范化主張自己的合法訴求。所以,對于即將走向職場、以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大學生群體,在“愛勞動、會勞動”的基礎上,更要“懂勞動”。為此,在勞動教育中,應大力普及勞動科學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勞動科學素養,將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與勞動科學知識充分結合,引導大學生學勞動之義、明勞動之理、悟勞動之美。具體到高校勞動教育的實施層面,應著力加強勞動科學領域相關學科基本知識的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正確認識勞動的現象與本質,正確理解勞動與社會的關系,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勞動關系,真正懂得勞動創造價值、勞動關乎幸福人生的道理,為他們走入職場順利就業奠定基礎。
一是在勞動教育課程中融入勞動關系教育。《綱要》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社會主義勞動關系”。勞動關系作為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社會關系。高校在勞動教育中加強勞動關系教育,應在勞動教育必修課中通過講授“勞動與經濟”“勞動與管理”“勞動與法律”“勞動與勞動關系”“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與安全”等學習內容,讓大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從歷史到未來,完整學習與未來職業發展密切相關的通用勞動科學知識,幫助學生從社會分工的角度正確認識勞資雙方的相互依存關系,掌握分析和解決勞動問題的基本能力和本領。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與西方國家勞動關系的區別,掌握相關勞動法律法規,熟悉勞動關系的政策和運行機制,了解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樹立誠實勞動、合法勞動、體面勞動的意識。
二是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融入勞動關系教育。當前我國勞動關系狀況盡管總體和諧穩定,但是勞動關系領域仍存在一些隱患矛盾和新問題、新現象。伴隨著疫情發展、國際貿易摩擦、新經濟與新業態升級,靈活就業開始成為一種新常態,工時工資、社會保險等勞動權益矛盾相互疊加,大學生求職就業難度也在增加。新時代勞動者的維權意識更加明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高校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實習、實訓等環節)和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是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因此,要在實習實訓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強勞動關系教育,通過校企合作搭建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橋梁,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勞動領域法律法規,意識到勞動關系問題與職場就業息息相關,在走入職場后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是在勞動教育學術研究中加強勞動關系研究。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4.8%,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數字經濟在改變勞動方式和勞動過程的同時,還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就業領域和就業方式,同時也引發了傳統勞動關系的變化,對現行的勞動力市場管理和規范制度提出了諸多挑戰。如何逐步完善適應勞動者流動性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就業服務及用工管理制度,適時調整優化社會保障、勞動關系等政策法規,從而破解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瓶頸,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因此,應在學術研究中加強對勞動關系領域新變化、新問題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勞動教育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勞動力市場的發展態勢,引導學生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的步伐,準確把握數字經濟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不斷擴充和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和結構,培養和提高職業素養,為將來走向職場奠定基礎。
(作者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黨委書記、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勞動經濟學會副會長)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職享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蘇ICP備19057497號
地址:上海、南京、南通 EMAIL: